盡管對于大多數市民而言,并不很清楚CPI進入“4”時代的意義,但是物價的上漲已經體現在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市民過日子更加精打細算,正想方設法與CPI漲幅“賽跑”。而怎樣避免CPI蠶食我們的財富,也成為理財的首要目標。
每月菜錢多花200元
家住黃鸝新村余女士和老伴退休在家,女兒一家三口經常來吃飯,家里豬肉買得少,海鮮、蔬菜天天不能少。對于CPI,余女士并不關心,不過她明顯感到今年以來菜籃子越來越“重”了,“去年一個月買菜1000元左右差不多了,現在沒有1200元根本不行。”
“昨天去買活皮蝦,3兩要10元錢,賣蝦的還說不能挑,要買只能一把抓。記得去年10元可買4兩,我還可以一個一個挑選。”余女士對今年的菜價漲幅印象深刻:“去年5元~6元的小梅魚今年要7元~8元;去年帶魚十二三元一斤不錯了,現在最好的要20元一斤;土豆去年才1元多一斤,現在菜場和超市里都難找到2元以下的土豆;1元多一斤的蘿卜今年也漲到2元以上。”
“超市里的大米也貴了,去年一斤特價米1.6元~1.7元,今年要1.8元~1.9元了。油是上個月才漲的,金龍魚二代調和油以前是50多元一桶,現在要60多元了,一個月吃油多花了不少錢。”余女士說,油、奶、魚、肉都貴了不少,雖然東西漲價了,但生活品質不能下降,因此她決定平時少買幾件衣服。
食品價格不斷上漲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0月寧波市場的蔬菜批發價格同比去年漲幅超過三成,其中生姜、蒜頭、大白菜、蘿卜、土豆等蔬菜漲幅靠前。專家分析,今年蔬菜價格上漲和今年以來的惡劣天氣有密切的關系。今年自春節后,全國各地天氣情況都不好,先是一撥倒春寒,很多地方的蔬菜都減產,接下來西南、北方干旱,對南方蔬菜需求猛增。9月開始的韓國泡菜危機,使得大白菜和蘿卜這兩種原本平價的大路菜價格明顯上漲。今年10月,素有全國冬季菜籃子之稱的海南省遭遇暴雨天氣,使得寧波今年冬季蔬菜供應形勢依然嚴峻。
今年10月寧波市場的水產品批發價格同比去年漲幅達12.34%,其中大帶魚漲幅達到52.57%,鯉魚漲幅達到18%。東海漁業資源的枯竭和捕撈成本上漲時造成水產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連年捕撈使得東海的黃魚、帶魚、鯧魚等經濟魚類數量減少,柴油價格和人工成本的上漲是推高水產品價格的另一個主要原因。
今年10月同比去年寧波市場的肉類零售價格漲幅達8.8%,禽類零售價5.68%,蛋類零售價漲幅13.53%,糧食批發價漲幅5.72%。
家庭主婦省錢招數
“樣樣東西都在漲,不精打細算不行了。”家住飛虹社區的紀女士和丈夫月收入加起來將近7000元,收入不算低,但房貸壓力和孩子的教育支出使得她不得不想辦法省錢。紀女士總結了以下幾招:
1.去超市淘特價菜。以前紀女士買菜都去附近的菜市場,現在她隔天就會到三江、易買得超市逛逛,因為超市里經常有特價魚和菜,比菜場里便宜不少。“昨天我到超市里買了特價鯧魚,16.80元一斤,比菜場里便宜四五元呢。我兒子喜歡吃蘋果,超市的特價蘋果將近4元一斤,雖然個頭小一點,但價格便宜。”
2.少買反季節高價菜。“這個天氣反季節的苦瓜、絲瓜都很貴,盡量不買,多買青菜、土豆、豆芽,價格便宜,營養也好。”剛上市和反季節的水果紀女士也盡量不買,比如現在的西瓜、芒果等不應季價格貴她就不買,最近她家經常吃橘子和梨,因為價格便宜。
3.學做“海囤族”。紀女士經常收集各家超市特價信息,一些可以保存時間長的用品遇到超市促銷的時候多買一點,比如大米、食用油、紙巾、洗衣粉等。最近看到金龍魚要漲價,她提前去買了好幾桶,夠吃一兩個月。
理財應對存款縮水
10月份CPI同比上漲4.4%,這意味著1萬元一年以后只能買到相當于現在9560元的商品。假如1萬元錢在銀行存上一年,不但沒的賺,還要倒虧190元。
從目前的存款利率上來看,活期、半年期、一年期、兩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存款的利息收益均不足以抵御CPI的上漲。因為最高的五年期,年利率也僅為4.20%,低于10月CPI的漲幅。從安全性上來說類似于存的國債,其票面利率雖然比存款稍高,但也難以比得上CPI。
農行市分行的理財師表示,出于安全性和流動性的考慮,在家庭資產的配置中放一些存款和安全性類似于存款的國債是合理的,也是必須的。但是目前情況下,這部分資產不宜太多,否則難以抵御通脹帶來的風險。
工行市分行的一位理財師告訴記者,在加息預期下,如果還沒有找好投資渠道,比較穩妥的做法,是購買一些短期的穩健型理財產品。
另外,逢低買入黃金也是可行之策。黃金是對抗通脹風險的理想工具,投資者可逢低買入。投資者可以通過紙黃金交易,以差價獲取較大的投資收益,但是紙黃金不能提取實物黃金。業內認為,雖然交易費用比紙黃金要高,但實物黃金則有很好的抵御通脹的作用,更適合長期保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