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一切都在漲。
今年1~9月,昆明CPI一直飆漲。10月19日,國家統計局昆明調查隊發布信息:前三季度,昆明居民CPI上漲了4.3%,漲幅最猛的是食品類,蔬菜漲幅高達34.1%,高過了房價。
菜價高位運行,菜販子們犧牲了中間利潤,可銷量卻在下降,菜價和銷量兩條一漲一降的拋物線交織在一起異常醒目。上海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潘正彥接受采訪時稱,近期物價上漲是比較典型的成本推動型物價上漲,有明顯的持續性和新的成本推動因素,對此必須保持警惕。而云南調查總隊消費價格調查處負責人則表示,昆明舊城改造、農貿市場標準化等工作的開展以及人工、運輸費用的上漲,導致菜販經營成本提高。
顯然,昆明物價上漲的原因更為復雜,需要的也不僅僅是保持警惕。
菜價上漲 通脹真來了
個別蔬菜 漲了七成
菜價暴漲,菜販倪武白的生意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凌晨4時剛過,倪武白騎著三輪車來到批發市場。 "土豆多少錢?""4塊。""哦,好。"倪武白挑選著自己需要的蔬菜,"去年土豆才1塊4一公斤。"
"所有蔬菜的批發價較往年都漲了,平均漲了1~2元/公斤。"王旗營蔬菜批發市場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李昆鵬告訴記者,"以前,因季節性變化,蔬菜漲價也是有的,但平均漲價范圍在0.2~0.3元/公斤,最高不超過7毛,而且還會降價,但現在的蔬菜價格自從去年漲起來后再也沒有回落過,個別蔬菜單一漲幅高達70%。"
李昆鵬說,批發價上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好分析,比如有些蔬菜是從省外進的貨,運費要高些;貨車司機的生活成本高了,他自然就得把這些錢算在蔬菜里;還有原來貨車可以24小時進昆,但現在貨車只能晚上進城,這就對蔬菜進昆的時間有了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昆明市場蔬菜有時供應不上,這個影響在20%左右,"總之是大環境在變,蔬菜作為大環境鏈條中的一個小關節,它必然在變。"
縱觀全國,"漲聲"無孔不入。全國CPI連續三個月超過3%,物價飛漲成為居民的共同感受,從大米到食用油,從大蒜到水果,這些食品價格的漲幅前所未見。
昆明的食品價格漲幅更是驚人,據國家統計局昆明調查隊發布的信息顯示,前三季度,昆明居民CPI上漲了4.3%,而其中漲幅最猛的就是食品類,蔬菜漲幅高達34.1%,增長幅度居然高過了20.3%的自有住房類價格。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公布的全國銀行家、企業家和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58.3%的居民認為物價"高,難以忍受"。
攤位費高 價格就漲
早上7時,大量蔬菜乘坐著各式運輸車趕到了昆明的各個菜場以及超市,它們的身價會因所處位置而發生變化。比如昨天的空心菜批發價格約為2.2元/公斤,它們在菜市的價格為3元/公斤、4元/公斤不等,最貴的賣到6元/公斤。
"市民說菜價高,我們理解,但不是我們賣菜的心黑。"倪武白說,"拿我所在的農貿市場來說,我的攤位有10平米,去年3月之前攤位費才15塊,現在漲到300塊。"
隨著近兩年昆明城中村的拆遷,一些不規范的農貿市場逐漸被標準化農貿市場取代。標準化農貿市場因管理費用增加了,攤位、鋪面租金比一般市場高,商品價格也相對較高。篆新農貿市場一位賣炒貨的攤主告訴記者:"我的攤位是1994年租下的,當時的租金是每月400元,市場標準化改造后,攤位費比原來漲了一倍,收入僅勉強能維持生計。"
阮家村坤金農貿市場是昆明市較大的標準化農貿市場,而離市場不足500米的和甸營村有一個簡易菜市場,相比之下,標準化農貿市場生意冷清,小菜市場卻因菜價低廉更受顧客青睞。記者采訪中了解到,標準化農貿市場斗不過小菜場的情況不止一家。
菜價漲了 利潤低了
早上8時,倪武白把菜拉到農貿市場后,妻子早等著換老公的班了。
不過倪武白還不能馬上下班,他還要把當天的菜價算出來,"在批發價基礎上加上運費、攤位費、房租就是零售價了,不過加價也不能太離譜了,畢竟一個市場有這么多賣菜的在競爭,你加高了,菜賣不出去最后還不是爛在自己手里。"
菜價漲了,倪武白的利潤卻降低了。"批發價漲了,我們加價就加得少了,利潤也就小了。"倪武白依然拿土豆做例子,以前土豆批發價1元/公斤,他的零售價可以到1.8~2元/公斤,利潤在8毛左右。"現在土豆4塊錢一公斤,我的零售價就不能像以前那樣加價了,最多在批發價上加6毛,這個道理很簡單,本來菜價已經很貴了,你再加高點,還有誰敢賣菜,這樣一來利潤自然就少了。"
菜價弄出來后,倪武白得回家補個覺,下午他還得騎著摩的去拉活。拉活也是今年的事,"以前我們兩口子一個月能掙4000多元,房租兩百、水電費一百、一家三口生活費六百,還有運費等其他小錢,一個月下來至少還能剩2500多元。現在房租在漲,運費也在漲,大米、油也都在漲,我們只有把生活水平降低,平時節省點,再掙點外快。"
經濟學家謝國忠專欄里的一句話最近在網上廣為流傳:我剛在小區餐館里吃了一碗臘肉拉面,湯里面找不到肉,這是通脹開始的極端例子。倪武白不知道通脹是怎么回事,但是他碗里的肉也在減少。
菜漲油漲 現在又冒出個"糖高宗"
漲的不只是菜價
昨日記者在昆明的各大商場超市發現,食品價格真是"漲聲一片"。其中,以食用油和糖果的價格變化最為刺眼。
下午3時,云紡家樂福的糧油柜臺圍了不少推著購物車的男女老少。"聽說油要漲價,趕緊來搶了。"家住西園路的陳大媽從報紙上得知21日后的金龍魚調和油進價要提升六七塊錢,匆匆拉著丈夫趕到超市,準備捷足先登,先抱兩桶油回家。
家住滇池路的廖女士也拉著婆婆來了,兩人徑直走到云瑞食用調和油前,細心的她一眼便發現價格有了變化,"怎么漲那么快?"廖女士驚呼,她前幾天來買時才32.5元,這會變成了36.5元。擔心油價還會上漲,廖女士索性把柜臺上剩下的兩桶油全都拎走。一位中年男子看著價簽也開始嘟嚷:"怎么現在的4L和以前的5L一個價了?"
雖說促銷油明確規定"每人限購兩桶",但記者發現,香滿園、黃龍山、福臨門等8種食用油都出現了缺貨現象,現場的工作人員介紹,預計三至四天后才能到貨。
"豆你玩"、"蒜你狠"后,不斷漲價的農副產品大軍中最近又出了個"糖高宗"。近期全國各地傳來糖果漲價的消息,昆明也不例外。沃爾瑪的相關負責人姚小姐昨日向記者透露,沃爾瑪的散糖漲了2個點,原因是產量下降。昆明好又多事務部昆明區經理明亮也表示,包裝類白糖在3個月前已有變動,散裝糖果近期漲幅在2%左右。至于上漲的原因,與成本上升緊密相連。
"數糖漲得猛。" 王家地一糧油雜貨市場老板告訴記者,連日來紅糖白糖的價格高漲,批發價一件漲了20元,以前只賣5元的紅糖現在變成了8元或9元,5元的白糖現在要賣8元。
"回家還是繼續拼命?"
夢想的高菜價時代來了,可這一變化卻將倪武白逼到了城市邊緣。
晚上9時,倪武白的妻子才收攤回家,丈夫還沒有回來。9歲的兒子已經睡著了,他的晚飯就是方便面。"以前我們兩口子會有一個人在家做晚飯,現在倪武白晚上出去拉活,我要忙活著菜攤。"
倪武白是貴州人,來昆明7年一直是賣菜。"回家還是繼續拼命?我不知道,還沒有想好,咱是小本經營,經不起折騰。"倪武白狠狠地抽了一口煙。"給爸買件皮夾克,給媽買雙好鞋子……"還有3個多月才過年,不過倪武白已經開始置備著年貨,"早點買心里踏實,怕到時候一些東西也漲價了。"
王旗營批發市場有限公司辦公室,李昆鵬也在抽煙,自去年8月開始,為了配合政府的民生工程,王旗營批發市場在昆明四個區各建了一個直營蔬菜超市。
"加上運費,每個品種的蔬菜零售價都只是在批發價上加2毛或3毛錢。一年下來,市民對4家超市的口碑都挺好,但是這4家蔬菜超市的虧損有誰知道。"李昆鵬粗算了下,4家超市一年來虧損達200多萬元,"當初在建超市時,政府也有補助,昆明市農業局和商務局給一家超市一次性補助5萬元。"
"5萬塊,相對我們在這些超市上的資金投入、人員投入是遠遠不夠的。"對于超市的虧損,王旗營批發市場方面目前沒有停止營業的打算,"我們也會想其他辦法解決虧損現狀,比如再賣點其他商品,再稍微提高點蔬菜的零售價,畢竟這是民生工程,還是希望政府再多給點支持。"
通脹時代的市民臉譜
蔬菜在漲,肉在漲,糧油在漲,糖果在漲……"樣樣都漲價,苦的可是咱老百姓的日子啊!"問及物價上漲對百姓生活的影響,幾乎是抱怨聲一片。物價上漲如何影響市民生活?市民又如何才能跑贏CPI?這些疑問,也有牛人支招應對漲價。
自己開灶做飯
大學畢業兩年的徐小姐就職于一家保險公司,每月2000元左右的薪水,卻還哭訴"錢不夠用"。連續5個月來,她已經歷了無數次漲價:合租的房租接連漲了3次,從最初的1100元漲到1600元;掏下水道的也漲價了,從以前的30元一次漲到50元;就連街上的炸洋芋都從之前的2元一份漲到3元……在發現在外吃碗炒飯都要7元錢后,徐小姐從超市買回了一堆鍋碗瓢盆, 自己開灶做飯。
試驗了一個月,勤于精打細算的她發現了在家做飯的經濟效益。每次買菜不超過10元,吃過晚餐之后,剩余的還可留著次日帶去公司當午餐。如此一來,反倒節約了以往要和同事外出吃館子的一大筆費用。周末休息還可買點排骨在家燉燉改善生活,"在外頭一碗排骨湯至少得二三十元吧,我15元可以吃兩頓。"
減少奢侈品花銷
朱女士在福海鄉王家地開設糧油雜貨店長達兩年,切身體驗到CPI的增長速度。由于物價上漲,她的生意反而難做了,每月純收入不足2000元,"還能怎么辦,緊巴著過唄!"
朱女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70多歲的媽媽和30多歲的姐姐都由她供吃供住,一室一廳的租房每月要700元,柴米油鹽每月至少500元,再加上其他生活用品的開銷,每月幾乎都是"月光"。
在收入不漲的前提下,為了保證吃住,唯一的辦法就只有省著穿和玩。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告訴記者,"我今年還沒有添過衣裳。"在朱女士看來,只要能保暖和干凈就行,不然買一套衣服得夠吃十天半月的。此外,朱女士也不購買那些價格昂貴的化妝品,認為買那些奢侈品劃不來,也用不著。
回鄉下老家待著
租住在滇池路正和小區的陳大爺要走了,原因是"房價太高,買菜太貴。"他跟菜市場和院子里的老面孔們一一說再見,要 回鄉下老家待著去。
陳大爺老家在宣威,由于兒子媳婦都在昆明安家,被接到昆明住,因為和兒子住不慣,他又搬出來租房獨住。令陳大爺不高興的是,他租的房子才住了半年,房東就把房租從400元調高到800元。對于每月領著1000多元退休工資的陳大爺來說,800元的房租實在有些承受不起,"算了算了,我還是回家住自己的房子。"
來昆帶孫子的胡大媽也在昆明待不住了。由于心疼肉菜接二連三的漲價,她索性帶著孫子回位于宜良的鄉下老家。至少,住自家房子不用錢,自家種的菜也不用錢。
跑贏CPI網友支妙招
1、早上不要在外面吃早點,早起半個小時自己動手做,把昨天的剩飯做成泡飯,吃點蘿卜干之類的咸菜。省下了和老公每天在外吃早點的五塊錢,一個月就是150元。
2、每天上班不要乘公交車,換乘自行車上下班吧。這樣既鍛煉了身體又省了錢,你們兩口子每月可省下240元。
3、中午單位管飯嗎?不管。那么以后每天晚上燒飯時多燒一點,用飯盒裝起來,第二天帶到公司去,這樣平時中午吃10元的就省了300元;平時吃5元的就省了150元,算下來兩口子又省了300元或是600元。
4、老婆吃零食嗎?吃。那么以后把這些話梅和牛肉干的錢省下來吧,改成喝開水,又美容又減肥。老公每天抽煙嗎?抽,那么戒了吧,夫妻兩人每月又省下來最少350元,甚至更多。
5、晚上平時吃什么?雞鴨魚肉,太浪費了。在菜場收市時去買點便宜的大白菜、蘿卜、青菜,最多買點便宜的最小的小黃魚,講講價一元一斤。這樣每天可省下30元的菜錢都不止,每月就是1000元。
6、晚上是不是看著電視開著燈?是,那從今天起看電視時不要開燈了,每月省電費30元。
7、用什么化妝品?從現在開始用一塊一袋的兒童霜吧。這樣每月的節省就大了。老公用化妝品嗎?用,從今天開始,剃須膏或水不要用了,又省下來一筆。頭發多久理一次?從今天開始,老婆留長發扎馬尾,省了理發的錢;老公理平頭,兩個月理一次,最多下個月當披頭士。
8、是不是每個月都買新衣服?真是浪費,衣服有得穿就可以了,你看你衣柜里的衣服足夠你穿十年了。從現在起十年內不要再買了。